1全社会用电总量

电力消费规模走过了由小变大、屡上台阶的辉煌历程。


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不到一半,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不断创出新高。


在经历了漫长的18年后,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终于在1996年突破1万亿千瓦时,随后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随后的9年中,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


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我国用电量增长的步伐略有放缓,但也仅用4年的时间,就突破了6万亿千瓦时,于2017年达到6.4万亿千瓦时,比改革初期增长了24倍多,比整个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电力消费年均增量实现了百亿级向千亿级的“世纪跨越”。2000年以前,年均增长仅为450亿千瓦时左右;


2000年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接近3000亿千瓦时,比1978年当年的全部用电量还多,相当于每年多出一个英国的用电量。


电力消费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增速总体呈现倒V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9%,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用电增速也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较低水平2.8%;随后快速恢复,2000年突破两位数,达到11.4%;2000~2008年,受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提振,经济快速增长,用电年均增长12.5%,增速的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04年,达到15.5%;随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影响,用电增速经历了换挡期,2008~2017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0%。


2电力消费结构


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1986年,我国三次产业及居民用电结构为5.6∶82.2∶6.9∶5.2。进入上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用电比重有所下降,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相应比重逐步提高,第一产业用电比重稳步下降,2000年,我国用电结构演变为4.0∶72.7∶10.9∶12.4。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点日益凸显,第二产业用电快速增长,用电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则快速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变化不大。到2007年,我国用电结构为2.7∶76.5∶9.8∶11.1,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达到阶段性高点。2008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技术进步,第二产业用电比重持续回落,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不断提升,2017年,用电结构演变为1.8∶70.4∶14.0∶13.8。


工产业用电比重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呈现S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迅速崛起,食品、纺织等行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呈轻型结构,手工劳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服务业刚刚起步,用电增速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大幅提高。受此影响,工业用电比重持续下降,但仍然高于71%。


2001~2008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带动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比重有所回升,但由于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用电比重回升幅度有限,约为75%。


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工业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工业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周期,用电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滑趋势,达到40年来的最低值69%。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均呈现N型走势,居民生活用电更显韧性。


1978~2000年,第三产业用电比重持续快速上升,基本实现每3~4年提升1个百分点,到2000年达到11%。2001~2008年,受重工业快速发展的替代效应影响,第三产业用电比重不升反降,进入“瓶颈期”。


2009年之后,第三产业用电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每3年提升1个百分点,到2017年,用电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值14%。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的走势与第三产业大体相同,但特点更加突出:在1978~2000年期间,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程度快于第三产业;2001~2008年,居民生活用电则表现出“更有韧性”的一面,比重下降的幅度小于第三产业;2009年之后,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再次进入上行周期,但上升幅度明显不及第三产业。


3人均用电水平


人均用电量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不及全社会用电量。


197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260千瓦时,直到2000年才突破1000千瓦时。


6年后,进入2000千瓦时阶段;之后的6年,每三年增长1000千瓦时,到2014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终于跻身“4000千瓦时俱乐部”。


2017年达到4538千瓦时,是1978年的18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1978~2000年期间,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约为6.6%,较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慢1.4个百分点。2001~2011年,人均用电量迎来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用电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而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速高达11.5%。之后,进入增长的瓶颈期,2011~2017年,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仅为4.5%。


人均生活用电量突破600千瓦时,增速显著快于人均用电量。


随着电视、洗衣机等基础类家用电器普及率快速提升,199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就突破了100千瓦时;随后8年时间里,电脑、空调、电吹风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2005年突破200千瓦时;之后随着存量电器的使用率不断提升以及饮水机、空气净化器等新一代家用电器的持续普及,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达到307千瓦时、417千瓦时、506千瓦时和626千瓦时,其增速是人均用电量增速的两倍多。


4细分行业用电


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1978~2000年),轻工业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四大高耗能(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和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下同)年均用电增速基本相当,分别为7.3%和6.6%,增速慢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2001~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征日益凸现,四大高耗能和装备制造业年均用电增速较上一阶段明显提升,增速分别达到15.2%和16.9%。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9年至今),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持续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年均增速仅为5.8%,不及工业化初期阶段水平,但装备制造业用电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年均增速为9.4%,成为“新常态”后拉动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新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用电协调发展。


2005~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从727亿千瓦时上升到2372亿千瓦时,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从1468亿千瓦时增加到5412亿千瓦时,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分别上涨2.3倍和2.7倍,远高出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涨幅(1.5倍)。从用电增速差异来看,2014年之前,生活性服务用电增速总体快于生产性服务用电增速,2015年至今,生产性服务业用电增速明显赶超生活性服务业,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服务业支撑工业生产的能力有所提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我国电力消费形势将延续工业化后期以来的特点,总量持续增长,产业、行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将达到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优质的电力消费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增长特点分析

2018-08-03 14:29:33 来源: 国家电网报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消费增长轨迹,对于把握我国电力消费增长特点,科学研判未来电力需求增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码中精准一码免费


1全社会用电总量

电力消费规模走过了由小变大、屡上台阶的辉煌历程。


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不到一半,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不断创出新高。


在经历了漫长的18年后,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终于在1996年突破1万亿千瓦时,随后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随后的9年中,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


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我国用电量增长的步伐略有放缓,但也仅用4年的时间,就突破了6万亿千瓦时,于2017年达到6.4万亿千瓦时,比改革初期增长了24倍多,比整个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电力消费年均增量实现了百亿级向千亿级的“世纪跨越”。2000年以前,年均增长仅为450亿千瓦时左右;


2000年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接近3000亿千瓦时,比1978年当年的全部用电量还多,相当于每年多出一个英国的用电量。


电力消费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增速总体呈现倒V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9%,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用电增速也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较低水平2.8%;随后快速恢复,2000年突破两位数,达到11.4%;2000~2008年,受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提振,经济快速增长,用电年均增长12.5%,增速的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04年,达到15.5%;随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影响,用电增速经历了换挡期,2008~2017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0%。


2电力消费结构


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1986年,我国三次产业及居民用电结构为5.6∶82.2∶6.9∶5.2。进入上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用电比重有所下降,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相应比重逐步提高,第一产业用电比重稳步下降,2000年,我国用电结构演变为4.0∶72.7∶10.9∶12.4。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点日益凸显,第二产业用电快速增长,用电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则快速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变化不大。到2007年,我国用电结构为2.7∶76.5∶9.8∶11.1,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达到阶段性高点。2008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技术进步,第二产业用电比重持续回落,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不断提升,2017年,用电结构演变为1.8∶70.4∶14.0∶13.8。


工产业用电比重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呈现S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迅速崛起,食品、纺织等行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呈轻型结构,手工劳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服务业刚刚起步,用电增速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大幅提高。受此影响,工业用电比重持续下降,但仍然高于71%。


2001~2008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带动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比重有所回升,但由于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用电比重回升幅度有限,约为75%。


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工业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工业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周期,用电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滑趋势,达到40年来的最低值69%。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均呈现N型走势,居民生活用电更显韧性。


1978~2000年,第三产业用电比重持续快速上升,基本实现每3~4年提升1个百分点,到2000年达到11%。2001~2008年,受重工业快速发展的替代效应影响,第三产业用电比重不升反降,进入“瓶颈期”。


2009年之后,第三产业用电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每3年提升1个百分点,到2017年,用电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值14%。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的走势与第三产业大体相同,但特点更加突出:在1978~2000年期间,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程度快于第三产业;2001~2008年,居民生活用电则表现出“更有韧性”的一面,比重下降的幅度小于第三产业;2009年之后,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再次进入上行周期,但上升幅度明显不及第三产业。


3人均用电水平


人均用电量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不及全社会用电量。


197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260千瓦时,直到2000年才突破1000千瓦时。


6年后,进入2000千瓦时阶段;之后的6年,每三年增长1000千瓦时,到2014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终于跻身“4000千瓦时俱乐部”。


2017年达到4538千瓦时,是1978年的18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1978~2000年期间,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约为6.6%,较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慢1.4个百分点。2001~2011年,人均用电量迎来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用电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而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速高达11.5%。之后,进入增长的瓶颈期,2011~2017年,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仅为4.5%。


人均生活用电量突破600千瓦时,增速显著快于人均用电量。


随着电视、洗衣机等基础类家用电器普及率快速提升,199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就突破了100千瓦时;随后8年时间里,电脑、空调、电吹风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2005年突破200千瓦时;之后随着存量电器的使用率不断提升以及饮水机、空气净化器等新一代家用电器的持续普及,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达到307千瓦时、417千瓦时、506千瓦时和626千瓦时,其增速是人均用电量增速的两倍多。


4细分行业用电


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1978~2000年),轻工业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四大高耗能(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和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下同)年均用电增速基本相当,分别为7.3%和6.6%,增速慢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2001~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征日益凸现,四大高耗能和装备制造业年均用电增速较上一阶段明显提升,增速分别达到15.2%和16.9%。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9年至今),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持续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年均增速仅为5.8%,不及工业化初期阶段水平,但装备制造业用电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年均增速为9.4%,成为“新常态”后拉动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新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用电协调发展。


2005~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从727亿千瓦时上升到2372亿千瓦时,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从1468亿千瓦时增加到5412亿千瓦时,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分别上涨2.3倍和2.7倍,远高出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涨幅(1.5倍)。从用电增速差异来看,2014年之前,生活性服务用电增速总体快于生产性服务用电增速,2015年至今,生产性服务业用电增速明显赶超生活性服务业,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服务业支撑工业生产的能力有所提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我国电力消费形势将延续工业化后期以来的特点,总量持续增长,产业、行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将达到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优质的电力消费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和发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资质信息 荣誉信息
精品案例
电力线路应急抢修系统(ERS) 施工建设
核心技术
电力线路应急抢修系统(ERS) TS新碳纤维导线 光伏发电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0-38797541

在线QQ: 2430586914

在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号:511400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直街148号体育西苑302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