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正成为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迈进。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风光项目的倍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其中,三北地区的“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成为支撑风电光伏新能源增长的关键力量。
“沙戈荒”地区,即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实施,这一地区正逐渐转化为能源领域的新蓝海。到2030年,规划建设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惊人的4.55亿千瓦。
大基地建设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中已有先例。《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多个大型风电基地的目标。如今,这些大基地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不仅助力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的大幅提升,更在推动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库布其沙漠作为大基地项目的代表,正探索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的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国际会议到国际论坛,大基地项目正以其独特的“国际范儿”引领全球新能源和荒漠化治理的新潮流。
超大体量的大基地建设面临着消纳的严峻考验,这涉及到平衡各区域发电和输送电,以及变电站和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和并网运行都离不开这些关键设施。变电站是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桥梁,缺少它,新能源将无法发挥作用。同样,特高压输送通道则是大基地项目并网的关键,若通道建设滞后,大基地项目将面临弃风弃光的风险,新能源设备可能只能“晒太阳”。
特高压直流作为大基地的关键外送通道,其在长距离电力传输中的优势尤为突出,是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消纳的重要工具。随着大基地项目的不断推进,特高压项目的建设也在加速,以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和跨区域电力输送的问题。
然而,风光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而消纳协调落实工作和支撑电源、输电通道的建设周期较长,这使得输电通道的建设投产时间成为影响大基地项目送出和消纳的关键因素。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输电通道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直流特高压建设时序的滞后和输送能力的不足,使大基地并网消纳过度依赖特高压外送,这既难以解燃眉之急,也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因此,他建议采取创新就地消纳模式和加强技术创新应用等措施,以缓解当前的消纳压力。
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已有积极尝试,推动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市场化项目,对于本地化消纳新能源发挥了显著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基地的消纳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二批大基地项目为解决风光新能源的开发痛点,提出与火电调峰配合、建设电力外送通道等策略。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外送通道不足、巨额投资、电网承压及消纳困难等多重挑战。
一巨额投资成为项目推进的拦路虎。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4.55亿千瓦,预计2030年前全面投产。除了电源端需投入数万亿元,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也需大量资金,总投资额令人咋舌。
二电网承压问题也不容小觑。随着风光大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十四五”期间将有2亿千瓦项目投产,而“十五五”期间预计还有2.55亿千瓦项目陆续投产。这意味着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大基地4.55亿千瓦新能源项目将全部并网,给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消纳困难问题亦成为大基地项目的痛点。大基地项目通常采取“集中开发、远方消纳”模式,但这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优势——“分布开发、就地消纳”相悖。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有效解决消纳问题,成为大基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专家提出多种见解。“集中开发,远方消纳”的模式可依靠大型风光基地、周边煤电支撑以及特高压线路外送,确保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50%。“分布开发、就地消纳”的模式应依据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分布式能源,并通过“风光氢储”等方式解决其波动性。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建设新能源大基地并通过特高压外送,可视为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形式。东部地区可视为广义负荷,而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为发电电源。以往依赖火电调节新能源的方式需逐步转变,更多依赖新型储能技术进行调节。这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正积极推进“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模预计达3000万-4000万千瓦,部分项目新能源配置规模高达2000万千瓦。在开发过程中,需克服沙漠生态保护红线及沙化封禁保护区的限制,同时面对矿权等制约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冲突。尽管面临挑战,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第二批大基地强调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式储能,以最大化储能效益。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优先采用行业先进技术产品,为头部企业先进产能提供政策性和引导性支持,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4-03-25 11:24:40 来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广东和发整合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迎来重要契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规模将达到4.55亿千瓦。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成为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第一批基地项目已投产,第二批项目开工建设,第三批项目清单已正式实施。其中,甘肃、内蒙古和青海三省的大基地建设尤为突出,总规模达47.78GW,涵盖光伏、风电、光热等多个领域。这些大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更将推动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同时,特高压输电工程的规划建设也将有力支持大基地的电力外送,实现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可以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正成为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迈进。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风光项目的倍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其中,三北地区的“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成为支撑风电光伏新能源增长的关键力量。
“沙戈荒”地区,即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实施,这一地区正逐渐转化为能源领域的新蓝海。到2030年,规划建设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惊人的4.55亿千瓦。
大基地建设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中已有先例。《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多个大型风电基地的目标。如今,这些大基地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不仅助力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的大幅提升,更在推动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库布其沙漠作为大基地项目的代表,正探索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的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国际会议到国际论坛,大基地项目正以其独特的“国际范儿”引领全球新能源和荒漠化治理的新潮流。
超大体量的大基地建设面临着消纳的严峻考验,这涉及到平衡各区域发电和输送电,以及变电站和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和并网运行都离不开这些关键设施。变电站是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桥梁,缺少它,新能源将无法发挥作用。同样,特高压输送通道则是大基地项目并网的关键,若通道建设滞后,大基地项目将面临弃风弃光的风险,新能源设备可能只能“晒太阳”。
特高压直流作为大基地的关键外送通道,其在长距离电力传输中的优势尤为突出,是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消纳的重要工具。随着大基地项目的不断推进,特高压项目的建设也在加速,以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和跨区域电力输送的问题。
然而,风光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而消纳协调落实工作和支撑电源、输电通道的建设周期较长,这使得输电通道的建设投产时间成为影响大基地项目送出和消纳的关键因素。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输电通道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直流特高压建设时序的滞后和输送能力的不足,使大基地并网消纳过度依赖特高压外送,这既难以解燃眉之急,也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因此,他建议采取创新就地消纳模式和加强技术创新应用等措施,以缓解当前的消纳压力。
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已有积极尝试,推动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市场化项目,对于本地化消纳新能源发挥了显著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基地的消纳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二批大基地项目为解决风光新能源的开发痛点,提出与火电调峰配合、建设电力外送通道等策略。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外送通道不足、巨额投资、电网承压及消纳困难等多重挑战。
一巨额投资成为项目推进的拦路虎。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4.55亿千瓦,预计2030年前全面投产。除了电源端需投入数万亿元,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也需大量资金,总投资额令人咋舌。
二电网承压问题也不容小觑。随着风光大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十四五”期间将有2亿千瓦项目投产,而“十五五”期间预计还有2.55亿千瓦项目陆续投产。这意味着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大基地4.55亿千瓦新能源项目将全部并网,给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消纳困难问题亦成为大基地项目的痛点。大基地项目通常采取“集中开发、远方消纳”模式,但这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优势——“分布开发、就地消纳”相悖。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有效解决消纳问题,成为大基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专家提出多种见解。“集中开发,远方消纳”的模式可依靠大型风光基地、周边煤电支撑以及特高压线路外送,确保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50%。“分布开发、就地消纳”的模式应依据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分布式能源,并通过“风光氢储”等方式解决其波动性。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建设新能源大基地并通过特高压外送,可视为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形式。东部地区可视为广义负荷,而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为发电电源。以往依赖火电调节新能源的方式需逐步转变,更多依赖新型储能技术进行调节。这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正积极推进“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模预计达3000万-4000万千瓦,部分项目新能源配置规模高达2000万千瓦。在开发过程中,需克服沙漠生态保护红线及沙化封禁保护区的限制,同时面对矿权等制约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冲突。尽管面临挑战,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第二批大基地强调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式储能,以最大化储能效益。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优先采用行业先进技术产品,为头部企业先进产能提供政策性和引导性支持,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联系电话:020-38797541
在线QQ: 2430586914
在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号:511400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直街148号体育西苑302房